方便下次访问!请记住:本站域名:xiao.fun
输入汉字查字典,比如输入“敦煌

敦煌的读音 敦煌的拼音 敦煌词语解释 反义词 近义词 相关词语 成语 英文翻译

敦煌的拼音

敦煌怎么读音【拼音和词语拼写(见右侧图片)、支持发声】

dūn huáng  

敦煌是什么意思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
2.县名。在甘肃省。西汉置。十六国前凉建都于此,北周改名鸣沙县,隋大业初复名,唐末废。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

敦煌的词语解释

  1. 古代郡名。治所在今 甘肃省 敦煌县 。

    西汉 元鼎 六年(公元前111年)置, 北魏 改为 敦煌镇 ,后复改郡。 唐 武德 五年(公元622年)改置 西沙州 , 贞观 七年(公元633年)又改 沙州 , 天宝 元年(公元742年)仍改 敦煌郡 , 乾元 元年(公元758年)又改 沙州 。

  2. 县名。在 甘肃省 。

    西汉 置。 十六国 前凉 建都于此, 北周 改名 鸣沙县 , 隋 大业 初复名, 唐 末废。 清 乾隆 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 中亚 和 欧洲 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 莫高窟 (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 鸣沙山 、 月牙泉 名胜;城西北有 玉门关 ,西南有 阳关 遗址。1987年改设 敦煌市 。

敦煌的近义词有哪些?

未找到近义词。

敦煌的反义词有哪些?

未找到反义词。

敦煌的英文怎么翻译

Dunhuang county level city in Jiuquan 酒泉, Gansu

和“敦煌”相关的汉字

和“敦煌”相关的词语

和“敦煌”相关的成语

未找到。

名字中含有“敦煌”的古代历史名人

诗词中含有“敦煌”的有哪些?

  • 《预言 四》[宝志]((以上皆见《沙州文录》,原题《宝公预言》,据上虞罗氏藏敦煌残卷)
  • 《预言 四》[宝志](〖详参王重民《敦煌遗书论文集》附录〗但前录诸作,即出依托,至迟亦应爲五代以前的作品,故录收於此)
  • 《黑儿赋》[朱彦时](王重民先生《敦煌变文研究》〖刊《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一年第二辑〗以爲初唐时作,或得其实)
  • 《失父零丁》[戴良]((见《太平御览》卷五九八)(按:戴良时代不明,或作东汉人,非,详王重民《敦煌变文研究》)
  • 《六十甲子歌(题拟) 六十》[杜光庭]()(按:《太上洞渊神咒经》,敦煌遗书中有残本多卷)
  • 《清明日登张女郎神庙》[苏癿]()(按:任半塘先生《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录此诗,仅据伯三六一九卷,文字偶有误,但校改处亦颇可采,又推测苏癿应爲哥舒翰同时人,亦可备一说)
  • 《题三危圣王寺(题拟)(…》[无名氏]((见敦煌莫高窟第一○八窟窟檐南壁外侧题壁,据《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
  • 《载初元年沙州歌谣(幷序○题拟。以下歌)》[佚名]((见罗振玉《鸣沙石室佚书》影印敦煌写卷《沙州[都督府]图经》,即伯二○○五卷)
  • 《随日童谣》[佚名]((见蒋斧《沙州文录补》录伦敦博物馆藏敦煌出《大云经疏》)(〖1〗《大云经疏》:「又幷州太皇陵侧,旧有一井,俗称武井)
  • 《破法身见颂》[智闲]()(按:敦煌遗书斯五五五八卷收「龙兴寺香严和尚《嗟世三伤吟》」,存二首)
  • 《破法身见颂》[智闲](《监诫录》卷十收伏牛上人〖即自在〗《三伤颂》,其前二首与敦煌本大致相同)
  • 《题敦煌千龛窟(题拟)》[张盈润](见敦煌莫高窟第一○八窟窟檐南壁外侧题壁,据《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
  • 《抄逆刺占後题(题拟) 三》[翟奉达]((见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记敦煌石室出晋天福十年写本寿昌县地境》引敦煌所出天复二年翟奉达写《逆刺占》卷末题诗)
  • 《抄逆刺占後题(题拟) 三》[翟奉达](原卷流落敦煌某氏,今不详所在)
  • 《颂曰》[张永进]((以上二首均见伯二五九四、伯二八六四卷,参王重民《金山国坠简零拾》,收入《敦煌遗书论文集》))
  • 《龙泉神剑歌》[张文彻](通同一个金山国,子孙分付坐敦煌)
  • 《赞崔氏夫人(幷序○题拟) 二》[白居易]((见《敦煌掇琐》二○录伯二六三三卷)
  • 《寄卢协律》[白居易]((二首见敦煌遗书斯六二○四卷,皆署「白侍郎」)-1086-)
  • 《辞谢辨章大德(题拟)》[悟真](」)(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五收悟真《百岁篇》一组十首,兹不备录)
  • 《戏贾元逊》[王威德]((见《历代笑话集》所收开元十二年敦煌写本侯白《啓颜录》))
  • 《诗(幷序) 十七》[王梵志]()(按:本卷所录王梵志诗,皆据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另曾参校《大正藏》本及《敦煌掇琐》)
  • 《诗(幷序) 四十八》[王梵志](以《敦煌掇琐》三一参校)
  • 《诗(幷序) 四十八》[王梵志]()(按:《全唐诗续补遗》卷二据《敦煌掇琐》录伯三二一一卷收其中二十六首爲缺名《五言白话诗》)
  • 《诗(幷序) 一一五》[王梵志]((见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卷六,出敦煌本《历代法宝记》)(按:《历代法宝记》谓无住禅师引王梵志此诗,《全唐诗续补遗》误收入无住名下,今移正)
  • 《回波乐 四十五》[王梵志]((以上皆见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後列宁格勒分所藏敦煌写卷,卷末题:「大历六年五月□日抄王梵志诗一百一十首,沙门弘忍写之记)
  • 《回波乐 四十五》[王梵志](转录自《敦煌学》第十二辑〖一九八七年出版〗刊陈庆浩《法忍抄本残卷王梵志诗初校》)
  • 《回波乐 四十五》[王梵志](又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补遗》收七首残诗,任半塘先生《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录《回波乐》七首、《隐去来》二首,附收诗七首,今均取以参校)
  • 《回波乐 一○三》[王梵志]((以上三十六首皆录自前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二刘复辑《敦煌掇琐》三○,原件编号爲伯三四一八)
  • 《回波乐 一○三》[王梵志]()(按:刘复《敦煌掇琐》目录谓此卷卷残,抄出者共五十二首)
  • 《偈 二》[慧能](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见敦煌本《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按:《全唐诗续补遗》卷二收惠能偈一首,原出於法海本《坛经》,与敦煌本异,今重录)
  • 《饯故人》[高适]((〖1〗孙钦善云:「此诗原集缺佚,据敦煌残卷伯三六一九补)
  • 《送萧判官赋得黄花戍》[高适](原集缺佚,据敦煌残集伯三一九五补)
  • 《江行遇梅花之作》[岑参]((见伯二五五五卷,转录自《文献》十三辑廖立《敦煌残卷岑诗辨》)(〖1〗李嘉言《岑诗系年》云:「案岑参江陵人,而足迹不及江陵以东)
  • 《五言白话诗》[缺名(一)](」现选录二十六首〖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云与刘复所见伯三二一一卷同一系统的敦煌遗书尚有斯五四四一、斯五六四一两卷)
  • 《五言诗》[缺名(二)](〖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卷五云与伯三四一八卷爲同一系统的敦煌遗书尚有伯三七二四、斯六○三二、苏二八五二等三卷)
  • 《偈》[神秀](末句,敦煌本作「莫使有尘埃」)
  • 《偈》[慧能(「慧」一作「惠」)](敦煌本引作二首,文字差异较大,另详《全唐诗续拾》卷九)
  • 《语录诗》[无住]((敦煌写本《历代法实记》所附(《历代法宝记》云此爲无住引王梵志诗)
  • 《题梵书(伯三九八六)》[唐明皇]((〖1〗这首诗虽不见《全唐诗》和《全唐诗逸》,在敦煌本没有出现以前,是曾经广泛流传的)
  • 《题梵书(伯三九八六)》[唐明皇](敦煌本标题作《玄宗题梵书》,证明这首诗在唐末已经流传,而且证明在唐末是题玄宗作的)
  • 《佛教梵文唵字唐玄宗书并…》[唐明皇]((〖1〗现在根据最古的敦煌本补入,而把所知所见的石本刻本作爲附录,以便参考)
  • 《死马赋(伯三六一九)》[刘希移(夷)([一]《全唐诗》卷八二)]()八骏驰名终已矣,千金卖(买)骨复何时?([一]刘希夷的诗在敦煌卷子里面传钞的不少,如《白头老翁》〖《全唐诗》作《代悲白头翁》〗有三个写本,并且题着刘希夷的名字)
  • 《北邙篇([一]伯二六七三…》[刘希移(夷)([一]《全唐诗》卷八二)]()([一]敦煌所出凡三写本:甲本伯二六七三,乙本斯二○四九,丙本伯二五四四)
  • 《度巴硖(伯三六一九[一])》[李邕(《全唐诗》卷一一五)](故此据敦煌卷先用互着例载入李邕,然後据《全唐诗》校其异文,凡九事)
  • 《闺情(爲落殊蕃陈上相知人)》[高适(《全唐诗》卷二一一)](《闺情》原卷不题撰人,「顦顇不缘思旧国」,也一定不是高适的话,盖与前一首同爲一个沦落在敦煌的文人所作,因此,也连类附及)
  • 《秦妇吟[一]》[韦庄(《全唐诗》卷六九五)](([一]敦煌石室所出《秦妇吟》有下列九个写本:〖甲〗斯五四七六)
  • 《秦妇吟[一]》[韦庄(《全唐诗》卷六九五)](卷末题「贞明五年〖九一九〗己卯岁四月十一日敦煌羣金光明寺学仕郎安友盛写讫)
  • 《秦妇吟[一]》[韦庄(《全唐诗》卷六九五)](卷末题「天复五年〖九○五〗十二月十五日敦煌郡金光明寺学仕张龟写)
  • 《秦妇吟[一]》[韦庄(《全唐诗》卷六九五)](见李盛铎卖给日本的敦煌写本同录)
  • 《登灵岩寺(伯三六一九)》[沙门日进](龙兴寺爲敦煌名刹,遗书中记载较多)
  • 《前言》[王重民辑录,刘修业整理。](有三(重民)据敦煌残卷补《全唐诗》的整理工作,曾化过二十多年的心血)
  • 《前言》[王重民辑录,刘修业整理。](按照原来计划,全稿分爲三卷:「卷一均有作者姓氏,专补《全唐诗》;卷二均失作者姓氏,凡残诗集依集编次,凡选诗(指单篇的)依诗编次;卷三爲敦煌人作品(咏敦煌者如《敦煌廿咏》亦入此卷))
  • 《前言》[王重民辑录,刘修业整理。](在他生前,曾将其中一部份请王尧同志校阅;有三逝世後,又经舒学同志整理,题爲《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发表在《文物资料丛刊》第一期(一九七七年)上)
  • 《前言》[王重民辑录,刘修业整理。](最近,我在整理有三辑录的敦煌残卷诗集时,又发现了《补全唐诗》卷一漏编的有作者姓氏的诗,一是李翔的《涉道诗》,据有三生前考定,李翔生活的时代比韩愈稍晚;另一即马云奇被吐蕃俘虏时写的纪行诗,已收入《敦煌唐人诗集残卷》)
  • 《前言》[王重民辑录,刘修业整理。](此外还有原来拟编入《补全唐诗》卷二、卷三的部份已辑录的遗稿,其中有「残诗集」、「单篇」诗,还有「敦煌人作品」)
  • 《前言》[王重民辑录,刘修业整理。](按照有三原来计划,本拾遗编次如下:卷一残诗集(《补全唐诗》漏编)李翔《涉道诗》(伯三八六六)廿八首-52-马云奇诗集残卷(伯二五五五)十三首卷二佚名的诗残诗集(伯二五五五)五十九首王昭君怨诸词人连句(伯二七四八)一首谒法门寺真身五十韵(伯三四四五)一首无题(斯五五五八)一首卷三敦煌人作品敦煌廿咏并序附一首共二十一首凡六写本,其原编号如下:原卷(伯二七四八)、甲卷(伯三九二九)、乙卷(伯二九八三)、丙卷(伯三八七○)、丁卷(斯六一六七)、戊卷(伯二六九○背)咏敦煌诗(伯五○○七)三首每种诗题下注明所据卷子号码,有两个写本者,亦一一注明,连同校记文字,附各诗之後)
  • 《前言》[王重民辑录,刘修业整理。](但敦煌残卷的诗,钞写多用俗字,如「躯」作「{身丘}」,「锁」作「鏁」,此外还有「总」字常作「惣」,「闭」字常作「閇」,今即迳改,不加注)
  • 《前言》[王重民辑录,刘修业整理。](在整理工作中,借力於舒学同志的《敦煌唐人诗集残卷》整理稿不少;马蹄疾同志对整理工作提了建设性的意见,并爲校读了前言;初稿写出後,请阴法鲁同志校阅,给我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并校出一-53-些错误的字;《中华文史论丛》编辑同志爲此稿发表作了很多工作,谨一并在此致谢)
  • 《题金泉山谢自然传後》[李翔](([一]北京图书馆藏敦煌卷子「乃」字七四号《辞娘赞》〖伯二九一九号同〗,是出家的青年辞别父母兄弟的唱辞,如首两句云:「儿欲入山修道去,好住娘,兄弟努力好看娘,好住娘)
  • 《赠乐使君》[马云奇](这个残卷中还有五十九首夫名诗〖已编入第二卷〗,也是唐代中期我国国内民族战争中被吐蕃拘系的敦煌汉族人所写)
  • 《赠乐使君》[马云奇](〖3〗)-65-(柴剑虹《敦煌伯二五五五卷「马云奇诗」辨》〖刊《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四年第二辑〗认爲,伯二五五五卷中马云奇的诗只有《怀素师草书歌》一首,其余十二首与另外五十九首一样,均是一位佚名的落蕃人所作)
  • 《赠乐使君》[马云奇](并推测其可能到过河西一带,苏联藏敦煌残卷中有岑参《敦煌马太守後亭歌》,这位马太守是否马云奇,尚有待确定)
  • 《赠乐使君》[马云奇](〖4〗潘重规《敦煌唐人陷蕃诗集残卷作者的新探测》〖刊一九八五年六月出版的《汉学研究》第三卷第一期〗一文,爲作者在巴黎国家图书馆东方稿本部披阅敦煌原卷後写成,也认爲马云奇是陷蕃诗集作者之一的说法是错误的)
  • 《赠乐使君》[马云奇](敦煌陷蕃在建中二年,其时马云奇应已是六十以上的老翁)
  • 《梦到沙州奉怀殿下》[佚名(伯二五五五)(五十九首)](昨来魂梦傍阳关,省到敦煌奉玉颜)
  • 《望敦煌》[佚名(伯二五五五)(五十九首)](-71-数回瞻望敦煌道,千里茫茫尽白草)
  • 《非所寄王都护姨夫》[佚名(伯二五五五)(五十九首)](敦煌数度访来人,握手千回问懿亲)
  • 《闺情 二》[佚名(伯二五五五)(五十九首)](从诗的内容看来,这个作者很可能是一位身遭吐蕃拘禁的敦煌使臣)
  • 《闺情 二》[佚名(伯二五五五)(五十九首)](这些诗所表现的时间和地点,约在唐代宗大历元年〖七六五〗凉州陷於吐蕃到德宗建)-76-(中二年〖七八一〗敦煌沦陷之间)
  • 《闺情 二》[佚名(伯二五五五)(五十九首)](作者在冬日从敦煌马圈口堰出发,出使吐谷浑,经过墨离海,次年夏到青海,却不幸被拘禁,失去了人身自由;又经过临水,度赤岭,次白水戍,到达被吐蕃占据的临蕃)
  • 《闺情 二》[佚名(伯二五五五)(五十九首)](〖有关伯二五五五残诗卷,可参看柴剑虹《敦煌唐人诗文选集残卷〖伯二五五五〗补录》,见《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第四期)
  • 《敦煌廿咏(并序) 十、李庙咏》[敦煌人作品[一]](昔时[二二]兴圣帝,遗庙在敦煌)
  • 《敦煌廿咏(并序) 十六、贺拔堂咏》[敦煌人作品[一]](英雄传贺拔,割据王[三二]敦煌)
  • 《敦煌廿咏(并序) [附]题隐士咏[三七]》[敦煌人作品[一]](甲卷题作「敦煌古蹟廿咏」,乙卷「廿咏」作「二十咏」)
  • 《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王重民](这五十九首诗所表现的时间和地点,是在某一年的冬天,作者被吐蕃所俘虏,从敦煌经过阳关的南面进入退浑国界,便折向东南行,第二年夏天到达青海)
  • 《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王重民](从敦煌入退浑国,又经赤岭到临蕃,这些地方,正值短时期的被吐蕃侵扰或占据)
  • 《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王重民](所以作诗的年代,不应早於走元七六○年放弃安西四镇以前,也不能晚的七八五年敦煌陷蕃以後)
  • 《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王重民](还有敦煌的一个押牙四寂,却不幸死在那里了)
  • 《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王重民](可是,这个诗集爲什麽又传到敦煌呢?因此,颇疑作者终于脱离了吐蕃的缧絏,回到敦煌)
  • 《挽歌五首 其五》[无名氏]((以上五诗从许国霖辑《敦煌杂录》录出)